【实用】高一作文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作文 篇1时间总是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消失在我们眨眼之间,而我们称之为的青春,正试图偷窥我们的一切。
高中,是我们的学生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里面包含着我们的喜怒哀乐,任由我们在这个地炉里挣扎狂奔,最后遍体鳞伤。
赞新的学期,每次看到那个红红的刺眼的红色,我就很热容易心惊胆战。那个意味着这段时间的白费的成绩,让我感觉整个世界笼罩在了寒冷之中。但在寒冷的背后,我没有在心灵上过分纠结。拿起笔,书写自己的青春路。
又是一次失败,我紧紧攥着试卷,记不清这种事情已经发生过多少次,也记不清自己是否还能够继续下去。我只知道,我变得不再懦弱,不再有彷徨失措。即使成功的小径上遍布荆棘,到处都是困难,我也不会心灰意冷。因为我会去攀登,去奔跑!!
不知从何时起,我变了。放在书桌上的不再是一本本小说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叠叠厚厚的练习卷;下课活跃的身影中少了我的那一份,上课伏首记笔记的背影中多了我的一份。站在不断前进的列车上,我开始变得不再慌忙;站在时间长河中,我不再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
我开始努力,开始拼命地阅读,去汲取那书中无穷无尽的营养;我开始感觉到并留意身边的一切,因为他们在现在的我看来是那么的生动活泼,为我的生活增添上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不知不觉中,我开始享受学习的乐趣和欢乐,不管外人怎么评价我。我发现原来自己不屑一顾的书中原来有那么多令我愉悦的事;原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中还有那么多,我没发现的美妙的滋味;曾经整天抱怨的作业,现在带来的不是烦恼,而是生活中的充实。我挂在嘴边的不再是“听天由命”,而变成了“人定胜天”。
在充实的生活中,我再次迎来了人生中的磨难,虽然它还是和上次一样,但我,却不是上次的我了。终有一天一雪前耻。我还是我,曾经的傲慢已不再;我还是我,曾经的浮躁已不再;我还是我,曾经的沉默已不再。我,愈发成熟了。
蓦然回首,如今的我,却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是啊,我长大了,在不知不觉中,无声无息地,在时光的某个角落。我不觉得惊讶,只是好奇,都不曾发现。不知是我太迟钝,还是在悄悄的长大。
长大,我还是一片迷茫,即使经历了这么多次的磨砺。但我知道,只要自己努力了,奋斗过了,即使失败,也是甜蜜的,心中的希望之火就不会熄灭。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红的时候;而我成长的时光却一去不复返。
我正悄悄长大,我正用生命最灿烂的时光,续写生命最悠远的芬芳,去希望那明日。我等待希望的成功,因为,那很美。
高中时我们学习阶段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最为痛苦的阶段,在这个时光里,会不会有人拿了你的笔,开始记录你的纷杂念想,愁与滋味。
高一作文 篇2光阴在指缝中穿行,我漫步在季节中,在这里留下我的足迹。
雪渐渐的停了,我走到窗边,光秃秃的树枝在不停的下着雪花雨,树枝缝隙中透出一束绿光,那是青松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只有它的身上还披着厚重的棉被,只有它可以承受的住压力,只有它能在寒冬中依然傲立。这是寒冬在告诉我,只要够坚强,就会留下足迹。
渐渐的寒冬过去,春雨又要降临。
春雨的雨滴落在屋檐上,也滴哒在我心底,面对新学期繁忙而快节奏的生活我没有丝毫准备。春天的到来促使万物焕然一新,绿色和春的气息一步一步到来。散步在院子里,树枝上抽出了一簇一簇的嫩芽,花卉们都含苞欲放。春风轻声耳语我:“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学期到来了,坚决的走出自己的足迹。”
炎热七月,阳光透过玻璃洒入房间,我坐在书桌前看着那五花八门的课本书籍,我双手托着脑袋望着镜子里的自己,无所适从。夏日是拼搏的季节,蜜蜂们在加紧辛劳的采蜜,鲜花们在举行比美大赛,考生们奋进备考的日子……
静静的躺在温和的草坡上,我看着那炽热的太阳,用手去遮它,但强烈的阳光总会从指缝中钻出来照到脸上。它正在向我证明着自己的穿透力。夏天的阳光让我意识到,没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只是突破不了自己,什么都阻挡不了自己前进的足迹。
“呼呼”一阵秋风吹过,吹拂在我的脸颊,洁白的纸上印着一个个冰冷的数字,那数字刺伤了我的心灵,仿佛世界黑暗,四周的一切都是如此的冰冷刺骨。
披上大衣,坐在冰冷的长椅上,一位姐姐边走边背诵英语经过我的身边,一段段的英语诵读成了最美的秋色交响乐,秋风在吟唱无论多少困难,都要努力收获好成绩。
每一个季节都在鼓励我面对困难,每个季节的足迹都是对我的教诲。
寒冬、春雨、炎夏、秋风,再留下足迹,如此足矣。
高一作文 篇3飞雪梨花
身处胡地,我送你满天的飞雪,让你的豪情化作一首壮阔的歌,响彻千年。虽是八月,却已是冬天,你可知道冬天到了,春天怎会遥远,就做一场梦吧,梦的尽头为自己祈求一阵春风,让树树梨花开满你的眼睛,那将是怎样一种欣喜。
边地苦寒,纵是狐裘也不曾温暖你的心头,你失眠了吗,慢慢长夜你的心里想的又是什么?只有那风那雪,在你的心中徘徊,你害怕了吗?你退缩了吗?我仿佛看到你孤寂的身影,一遍遍苦吟你的边塞诗歌。你又是那么幸运,身在唐朝有着那么多的诗朋酒友,真想去看一看你们饮酒赋诗的场面,真想在你们的身边一场大醉,不用醒来。
愁云不减,大雪纷飞。中军帐中你在为谁送行,该是欣喜还是难过,我在你的诗中看不到你确实的感情。只有那友情是真实的,你也许为朋友高兴,因为武判官不再为胡地的寒冷而备受折磨,回到长安,重见妻儿老小这又会是一件幸事。然而你们又会因此而分别,不知何年何月再次把酒言欢。
大雪啊,多么的无情,就连那飞扬的红旗也不再飘扬,难道连北风也被凝固了吗?但大雪却阻止不了岑参的友情。轮台东门,已不见通往长安的路径,飞驰而去的'马匹载着诗人的目光,消失在山的尽头。友情是温暖的,它将不再让岑参寒冷,它融化了心头的冰雪,填平了诗人孤寂的心。
在唐朝胡地某个早晨,我看见岑参独自站在雪中。我看到他在微笑,因为梨花在他身边开放,他的心里充满了春风。
高一作文 篇4思念是什么,是半夜泪湿的枕头?是夜半无意的呢喃?还是一语不言的故作坚强?
我认为,思念是一杯苦茶,苦涩至极却又无法言说;思念是一根卡在咽喉的鱼刺,咽不下也取不出,一直隐隐作痛;思念是心上的一块石头,沉甸甸的压着,让人喘不过气……
苦涩的思念愁绪,弥漫在心底,一直发酵着,在不知不觉间侵袭了我整个心里,整个脑海,整个身躯。
站在霓虹灯光闪烁不停的、喧嚣的 ……此处隐藏1077个字……的知识和坚固的友谊,踏出心中的境界,创下不一样的记录。
高一作文 篇7苏东坡在《留候论》中提到:“古之所谓豪杰之士,也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东坡此言尽现其对忍者的高度赞扬。
而在历史中,能忍者非韩信莫属了。他虽年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困,却刻苦读书,熟练兵法。一次,一个恶少当众羞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跨下钻过去。”于是韩信当着许多围观的人,从那个恶少的跨下钻了过去。这便是史书中所说的 “跨下之辱”。
其实,面对恶少的无理,韩信有两种选择:或者杀了那个恶少,或者从恶少跨下爬过。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韩信怀着远大的志向和理想,为了长远的目标没有计较恶少的蛮横与他的不可理喻,以他的大忍之心去包容别人的过错,实是达到了忍的最高境界。
而在现实生活中,暴躁的性情往往带来很多麻烦,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都要学会去忍,不仅简化的处理了一件事情,而且使你为人处世的方式提升到又一个高度。
古代还有一位将“忍”做到极限的人物——司马迁。他为李陵说情,被皇帝打入大牢,最后虽被放了出来,却遭受了宫刑。本想一死了之的他为了完成《史记》,依然忍辱负重,坚强地活了下来,并用十八年时间完成了《史记》。
韩信,司马迁,这两位伟大的古人都为了远大的理想而放下仇恨,抛开羞辱,忍受着痛楚,坚持不懈地去实现理想。虽说“忍”,可“忍”谈何容易,心字头上一把刀,又怎么会轻易就忍了过去?可见“忍”的含义之涣,实现之难。
懂得“忍”的人,是智者,凡事都忍的人则是愚人。所以,做事之前三思而后行,适当做些忍让,更显你处世之高度。
高一作文 篇8今天,妈妈包饺子了。看着一个个小巧玲珑的饺子在妈妈那灵巧的手上诞生了,我心里也痒痒的,于是,我也尝试着包起饺子来。
我小心翼翼的拿起一块饺子皮托在手心,又拿起勺子挑了写肉馅儿,放在饺子皮上,然后开始包了。不过毕竟第一次包饺子嘛,刚放下这饺子,准备包第二个饺子时,这个饺子的馅儿又露了出来!唉!又得重包啦!
当我包好第一个饺子时,妈妈已经包了很多饺子了。于是,我为了更快包好,早点吃上香喷喷的饺子,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我挑了些肉馅就往饺皮上倒,这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包饺子时合好饺子皮。但是,这次又因为饺子太多,又露出馅儿了!唉……
“吃一堑,长一智。”这次我先看妈妈怎么包饺子的。只见,妈妈伸手抓了一块饺子皮,挑了些肉馅,刮在饺子皮上然后,纤纤细指灵巧地合在一起,用了一攥,往桌子上一扔,便出现了一个菱形的小饺子,还翘着两只尖尖的翘儿呢!
我于是也包起来,我可不再那么马马虎虎的了,饺馅也不多不少,把也饺子合得严严实实,而且我还学妈妈,在饺子上捏出些皱褶。看起来,蛮漂亮的!
包了一个又一个饺子后,我包的也可以和妈妈包的饺子“媲美”了,也是小巧玲珑的。我的心啊,比吃了蜜还甜哪!
饺子终于包好了!我包的有的“挺着大肚子”,有的瘪瘪的,有的却小巧玲珑……
这次我包饺子的尝试成功了!我真高兴啊!
高一作文 篇9读史,铭心慧眼,任凭乱世里群雄剑影翻来覆去,六朝古都风云际会,在滂沱大雨摇摇欲坠的那个王朝最后的背影,落寞而萧索,一如披了蓑衣在深夜打更的孤寡老人。你看见的,永远只是黑暗笼罩下浓郁的孤独,等老得腐朽了,一捧净土掩尽前世种种,再不会有人记得。而苏轼的词里,大多被他读得豪情万丈,更有种斜阳里光色深红,照落在斑驳黄旧的古道城门上的悲壮,从侧角度望去似乎还应配得一曲大漠狼烟袅袅似的笙箫,才应了这景。然,等通篇读完,还是落寞,那种沉沉的如同看尽天涯路的凄凄戚戚。这个满怀家国天下的男子,才情溢胸,尽管向着历史延伸的路上荆棘遍地,但他到底走过来了,带着苏派的优雅洒脱与他沉淀于字里行间的信念,横纵历史,宋词三千烟火齐放也独独偏了苏氏一门的璀璨,这是真真的好风水。亏他也未曾负了盛名,兜兜转转百转千回,到最后终成后世人眼里仰望的一道风景。也曾柔情几许,看得珠帘卷起,人在深深处。
娴静文雅的妻子,并不得清照那样好的才思,于是没有成全赌书泼茶的赵明诚第二,却成了后来的“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不知苏轼手里那把檀木梳子是否握得紧了,其实再握得紧,也不过青丝如水,从手里顺顺淌过。抓不住的,终究还是要令她走了,百般遗憾唯有日后梦里词间声声呐喊。但那时初读这首词,终于觉得满怀抑郁无处可遁。纵观诗史明珠璀璨千华竞放,而那些堪称典范的词人身上或多或少总是有些相似相通。柔如水的笔触,仿佛透过浓郁的墨香尤可以看见那年鬓发已苍的苏轼是怎样研着墨,一笔千钧力。这一生,也就这样一回,写尽了,再不去想她。可最叫人喜欢的却不是这句绕指柔肠,声声寸断。也许还是心里有些对朝云的阴霾,其实也只是那时年龄尚小,不懂得风流自得佳丽相配的道理,总觉得应该和王维那样。极大的雨,如酽酽清茶从九天泼落,那垂着的雨瀑风景奇佳。又在新春,雨脚细细打在润如油膏的田野上,不须几日晴光就会看得好颜色。想象着那些不多时日后漫野的春花灿烂,而心里却终于被雨声的荒凉打动。拾出《宋词》,看到苏轼的词选,起初的宁静沉郁终于被那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湮没。
词的注释很显浅“一身蓑衣,顶着烟雨,任凭半世蹉跎。”然而我已不能想象,那是怎样潇洒释怀的平生所向,尽在轻轻一笑间。不要黄金屋,不要千钟栗,不要颜如玉。富贵如浮云,荣华似流水。曹雪芹的红楼里烟花繁柳恩泽三世,也不过落得千般凄凉。他已看开得,不再苦闷于政治斗争人心角力,要与那青山绿水为伴,一身蓑衣消失茫茫烟雨。后半生,没有如此的盛名,没有如此的绚烂,他也不要了鸿章丽篇。还原生命的本质,就如在千里旷野闪过的一道绵长肃白的闪电,来去得太快,但光芒盛大。我一直不曾坚信有人能够长久地按自己的意愿以本质生存下去,即使那些静坐禅思的世外高僧山中隐士,也不得不面对最现实的生老病死。但总有那么一个瞬间,也许是他披起蓑衣草鞋踩踏在深山泥泞中时,也许是古渡口望着万重青山空叹息的刹那。但总有那么一个瞬间,他由诗人变为常人,由苏轼变为野老。再没有比这更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
然而,注释上的背景介绍却是极复杂。其实自己早已在内心从某种程度上厌烦了这种复杂,人心所向条理分明,说得是这首词的政治目的,表达作者怎样的居心云云。殊不知在读的过程中,已掺杂多少后世人的猜想。而我,宁愿去相信一个信手闲笔惊为天人的苏轼,的确曾在雨中高吟着,他的心之所向。写到这里不由自主地连出李白,那个“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李白,那个“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李白,闲闲一笔众生百态,勾勒出半个盛唐的灯火通明辉煌灿烂。然而此生最大的愿望,于他,也不过就是一身蓑衣,一壶浊酒,迎着千重翠色踏步而去。茫茫烟雨里,自灌注了不尽的生命绿意。世事本无常,翻手过来的慈悲本源于一颗终归尘土的凡人的心。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