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高二写景作文集合十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写景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写景作文 篇1绿,生命的颜色
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绿,主宰着一切。(总写)
春天,万物复苏,最先向人们报告春天的。是那么一丁点儿绿色,这使人们感觉到新的生命又开始了,绿色越来越多,春色越来越浓,整个世界充满了生命力,人们用“生机勃勃”来形容春天的一切。的确,在绿色装点下的春天确实充满了希望。(充满希望的绿色)
夏天,浓荫蔽日,为人们挡住骄阳的,是那么一大片浓浓的绿色,这绿色浓得可爱,使人们感觉到更强的生命力在发挥作用,人们用“热烈”、“旺盛”来形容夏天的一切。的确,在绿色支配下的夏天确实让人感到一种强大的力量。
(强大的绿色)
秋天,秋高气爽,一切都已经成熟了。有人说秋天是金色的世界,但是又有谁想到,金色是在经过绿色之后才显现出来的,没有绿色打下坚实的基础,怎么会结出金色的生命之果?人们用“成熟”、“收获”来形容秋天,其实,金色的硕果是绿色生命的结晶。(硕果累累的绿色)
冬天,大地沉睡,一切都那么安静。有人说冬天是银色的世界,但谁又能想到在银色覆盖下,绿色正孕育着新的生命?即使在银色之上,也还是一些绿色在点缀世界的,你看那冬青是那么地充满活力,为冬天添上一丝新绿,人们常用“恬静”、“沉睡”来形容冬天。其实,那是绿色的生命在积蓄更多更强的活力。(积蓄活力的绿色)
绿色,主宰着世界的一切,因为,绿是生命的颜色。(承上启下)
红绿灯。是最常见的,红灯止,绿灯行,为什么呢?因为绿色让人们感到一种柔和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是对人的生命而言,交通事故常常夺走人的生命。而绿色的灯却尽力地阻止着这一切的发生。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绿色是和生命相连结的。
绿色,和平的象征。“世界绿色和平组织”就是保护和平和生命的组织,和平意味着生命能够生存和延续,和平保障生命和安全,一切生命的发展都离不开和平的环境,为什么绿色象征和平?大概绿是生命颜色的缘故吧!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也不乏绿色,那里有绿色的军队,威武的军装就是绿色的,战士们穿着军装,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生命安全,军装成了战士的象征,人民信赖的目标,这儿,绿色虽然和战争联在一起,但这正是为挽救众多的生命而进行的。因此,绿色永远和生命休戚相关,绿色永驻,生命长存。
绿色,在我们这个世界里到处可见,因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高二写景作文 篇2无论是生命的行途还是终止,都会有一株兰花为你开放。在甜蜜中悄无声息地逝去。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兰花是反复无常的,一面是秀丽女子的兰花指,另一面是一淡雅自居的君子,随着岁月沉淀,方知,原来是我误会了她。
第一次见她盛开,似乎很突然。前一夜含苞欲放,第二天的清晨,在亮晶晶的露水的衬托下,便已绽放,她开的无暇而洁白。像九天仙子一般,楚楚动人。虽没有没有空谷幽兰的高贵典雅,却有小家碧玉的秀美。顿时一种欣喜涌上心头。那几朵白嫩的花儿,就像要把心头最温暖的地方占得满满当当。
当初春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她的身上,我的心好似有填不完的满足。一眼又一眼,每一次,都告诫自己这是最后的一次启首观望。可继而又忍不住转过头,沉浸于她的洁白美丽。正上课的老师察觉到我的异样,于是我便被罚到教室后排与那醉人的兰花站在一起。不经意间,蹉跎了一个盛夏。
临近期末,我开始沉于复习之中。生活中少了她的倩影,一丝不安在心中扎根。于是很快蔓延开了。一日饭后,一株孤零零的兰草放在阳台上。我满怀喜悦地过去。却看到了她洁白的身躯已经落在泥盆中泛黄,她死去多时了。
心底满满的悔恨,那深埋于心里的倩影。静默无言,淡雅的一缕清香仍似停留在空中,不愿散去。她可是在等待那个照顾她一生的人。
我望着她的尸体,久久地不愿离开。生命中最美的花朵凋零了,我的心情也开始凋零。心头有一丝悲恸在婉转中流动。
我剪下兰的一支分株,移植在家里,希望她可以重新占据我的世界。然而家里的兰草一天天成长,学校里的她自此再也没有开过。心中的失望一天天的积累,终化成无望。于是我开始更多地关注家中的兰花,希望她能盛开出心爱的白兰。经过我几天地浇灌,她变抽出了几条嫩叶。于是我越发的急迫,越发的欣喜。期待着,生命中的兰花第二次开放。
姑姑家的表妹来玩,笑着地对我说:“哥,我帮你把草拔了。”心中一惊,急忙冲到阳台,却发现兰柔弱的叶片被硬生生地扯开,只剩下一根兰茎,光秃秃的立在那,无声无言。
我心开始垂泪,一种愤懑涌上心头,可却无力说什么。
失望与哀伤溢满心头,那抹嫩白,那片淡雅的清香,都化作虚无,化作一个在世间徘徊的幽魂。
一朵白兰,留以我嫩白,娇小的心境,她在我心底盛开,又在我心底凋零。
不知生命中的那朵兰花是否还在,是否盛开。
高二写景作文 篇3大山脚下,星星点点分布着几个小村落,每个村落里,羊肠小道绕着屋舍的轮廓把邻里连在一起。所以,不管在哪,我都能找到家的方向……
外婆家门前有一条小溪流,水清且浅,清澈到可取一瓢淘洗青菜。它像毛笔划过留下的一痕细线,蜿蜒汇入大河。在家门与大河之间横着一座拱桥,外婆时常来这桥底下浣衣,细软的绿藤密密垂下来,像帘一样,迎风招展。
夏至暴雨,小溪里水便涨起来,邻里孩子们把纸船放在水里,踩着靴子顶着雨。小船循着流水漂下,他们一路指挥,在雨中呼唤彼此,也会像歌赞勇士那样为漂得最远的小船喝彩。
早晨我爬上背后的大山,那时,天空离我很近,大地离我很远。水雾萦绕,迤逦起伏的山山水水尽收眼底,头顶的白云像匠人手中的棉花糖,被牵成一缕缕细丝,她们在一片蓝色里轻轻唱着歌。远远看去,那个村落掩在茂树篁林的黛绿色里,炊烟氤氲,像雨又像云。我很喜欢竹,它们节节攀升,直指云天。秋后,枯叶便纷纷扬扬铺满了地,而我最中意的,还是深夏时节。
那时,太阳最靠近地面,溪流干涸,石板滚烫,趁着外公午睡的当儿,跑到房前稻田对面的毛竹林里寻竹象——它们粘在竹笋上吸食养分,体壳坚硬,大体橘色与黑色间杂,嘴细长灵活,尤是那两刃利爪让人龇牙——一番搜刮,多是意尽而归。
抓它们干嘛呢?一是放在盅盏里,看其像角斗士一样搏击;二是把它们定在竹签上,听其嗡嗡飞,也觉得凉风拂面,颇多趣味。那时候,我的世界就在外婆家四周:门前的小溪,院子边上“喝”过酒的苦楝树,和西边矮矮的山坡。
沿溪流下不远处有一 ……此处隐藏3869个字……个平实而耐久的故事。
多年前,一个平凡的女孩出生在这一平凡街道的一户平凡人家,女孩在这古镇怀里长成了一个水灵灵的少女,就像这里每一处的墙角悄然生长的鲜花,可是如此平凡的花开花落,就像没有情节的小说一样索然无味。
她的闺房在西楼。
西楼临水,某年某月某日,女孩推开西楼爬满灰尘的窗户向外张望,窗下的河流曲曲折折却从容不迫地向蔓延,直到这样的河流已分不出边界,她看到窗外的天空悠远而富有诗意,她看见古镇的青灰因此而显得苍白,街道和房屋如此泛黄的书卷。
从此,她的眼里盛满了所有的期待。
我推开窗户,听见木窗发出苍老的呻吟。
月光涌进,房里饱含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哀婉,房里的月光和水里的月光交错在一起,就像缓缓的流水牵引着月光前行,这是一种悄无声息的流亡与释放。
这水好富灵性,它正孕育朝阳。
女孩在西楼窗前眺望,可她踏不出院门半步,这是规矩。
历史总有那么多已经陈旧的规矩,苍老却健在,女孩悲哀地想。
西楼的风有时很大,女孩任西风和月光在身边纠缠不清,而她飘动不安的长发却如潮水涌动般的思绪一样让她无法控制,也无从控制。
透过那块年代久远的窗玻璃,我看见朝阳正欣然跃出重重青灰色包围,带着水的灵性,带着希望冉冉升起。这样的日出令我充满惊奇。
女孩识字,但她所能找到的却只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青青子吟,悠悠我心”她是易满足的,因为这些文字记叙的远比西楼宽广。
她常常夜读,月光也常常泻在这鞋泛黄的书页上,她觉得这样的夜晚无比亲切,向往能随窗下的河流一起,飘离青灰色的砖瓦,飘到书中所写的那些战争或爱情中去。
可是,女孩并未实现她的梦。
而是如这条街上每一个平凡的女子一样,成亲,生子,持家。
月光依旧,艰难地在这个多云的晚上悄悄爬上窗檐。
此刻,我在西楼。
梦,醒了。这梦或许有些许奇怪,有点混乱,但我还是想把它写下来。
毕竟,月满西楼已不重要。
而是,心底是否洒满月光!
高二写景作文 篇9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故里有了种异常深厚的情感。但却不至于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我之于故里,似也只有一弯浅笑,却丝毫提不起感伤之情。而故里的秋,尤使我魂牵梦绕。
故里的秋,不似他处的凄美、华丽,却有一种别致的恬淡的朦胧的韵味。
雨是不会少的。
小楼里独成一角,窗外雨声正酣。透过窗子,远处烟雨迷蒙。这里的雨不像他处,即便是深秋,也没有凄切、寒冷的感觉,反倒像梅雨季节的阴沉、抑郁。雨丝漫天飘飞,绵绵密密,凌乱地斜织在眼前。偶有轻风吹过,破断轻柔的雨丝,带来一阵令人愉快的凉意。雨是不会轻易停下来的,因此这里的秋更有种朦胧的韵味。从远处看,感觉到白蒙蒙的雨气,在离地面不很高的地方低伏着,又凝结成缕缕薄纱,不禁令人有如梦似幻的感觉。这里的雨总是给人一种清新的凉意,不很凄切,也不急躁。
雨后的秋更具风致。
天空褪去苍白,舒卷出洁净的蓝,云鳞悠闲地浮在高空。远山是一抹抹浓重的绿,在粘滞着的空气中缓缓流动。这里的山不是丰腴,却也不致显出嶙峋的瘦骨,只是平添一种单薄的感觉。而缠绕着牛乳似的薄纱,更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风情。于是走进群山之间,看那枯叶飘得凌乱。更有时候,突然飞出一朵黄花,却在不经意间碾在脚下,难免生出感伤之意。这里的山很安静,没有多少言语,只是的,静的——令人不忍踏足。于是匆匆离去,只留这空山,在雨后微微润湿的空气里………
这里的水总是懒洋洋地,偶有一小舟,也只是浅浅地浮着。即便没有在岸头系上绳子,也不会漂得远。不知不觉,一片片浅淡的金色开始浸润在水中——黄昏到了。
四周弥漫着疏懒的疲倦的昏黄,夕阳,却愈发显得可爱,在山巅宝塔飞扬的檐角边温柔的撒下点点残红。借用泰戈尔的比喻,就宛如一颗淡淡的美人痣,使这倾城绝世的容颜显得更加娇艳。带着浅浅的醉意,天空在淡漠的黑暗中缓缓落幕…
秋里的月似乎格外的明亮,银色的光华在枝间漏下,好像点点烟火,雨后的轻风无声地吹起,荡起一阵夜潮的涟漪,映着月光闪耀着的华丽的银灰色,又反射出远处亮起的街灯和稀落的霓虹。故里的夜一向来得很早,也总是早早地归于平静。当晚风中开始带着丝丝凉意,这里的一天就结束了。这里不很繁华,但却给人安谧的感觉。
故里,秋里?断景!
高二写景作文 篇10山拥九峰,水带嘉陵,据山川形胜,巍巍兮,广中高临萃。莘莘学子,夜寐夙兴……
——题记
这里最美在早春。三月里,斜风细雨,新燕衔泥掠天际,青山携绿叩窗扉。
三月的校园,如同一匹江南织锦缎,零星的花点缀在上面,红的似火,黄的似霞,白的似雪。一层叠着一层,恰似阳光三叠,意蕴非常。不知是哪一场春雨唤醒了这么多朵精魂,将这里妖娆。花开满枝头,整个春天都在校园里回荡,微风送来一缕又一缕花香。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这里有亭台轩榭,檐角高高的翘起,流水淙淙,穿过竹林乱石,流淌在莲叶下面,不知是不是因为我错过了花期,从未有幸得见花开,倒见了许多“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风味。亭台边有红木桥,细柳柔柔地在上面,随风摇摆,款款深情而舞,却不知是从何人手中裁出。“清风细柳徒相惜”说的大概就是这样吧。
这里有梧桐大道,闭目细听,春天在这里踱步。一抹新绿,正趁着微风不噪时悄然爬上枝头,鲜嫩的鹅黄点缀着梧桐大道上的叶片,也许就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春天就会往上泼一桶翠绿色的水彩。
这里有荒草园,在断墙角种植着一棵高大的梧桐,笼罩了整个草园,如一把巨伞,直插云天。树上面栖息着各类鸟儿,是不是绕过天际,再飞回来,一圈一圈不知疲惫,却惊落几片昨年的枯叶。这情景,倒是让人想起那句“平地清风惊老燕”,只可惜不曾有一匹踏花飞马让我奔驰,好一日看尽这长安花,也增几分“踏花归来马蹄香”的意境。
闲暇时,便捧一本书到竹林,可惜为了竹叶不伤到人,竹枝被绑在两边,本是春色,倒是少了几分浑然天成的美。我经常在小假时消磨一下午的时光,“偷得浮生半日闲”。在那里,我享受着书中的清风与明月,山光与水色,碧海和晴空。陶渊明的菊花点缀着校园,龚自珍的红花落在脚下的泥土里,张泌的翠竹在头顶上辉映出斑驳,温庭筠的潺潺流水在红木桥下泛起轻轻的波澜。
忽而,老教学楼的窗户里向外涌出了一阵读书声。便出现了放白鹿于青崖间的旅者,三分剑气,七分月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大江东去浪淘尽”,不为“蝇头微利”触动,只愿沧海济苍生;三月里的春风吹起帘子,惊起一滩又一滩鸥鹭,“掩重门”,不由得人不断魂。和着春光,甚是动听。
这是我们的校园,这里有“荣曜秋菊”的美景,也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风;还有“概括于坛内,浓缩于眼前”的深厚文化,我爱这里。
乘一匹快马,赶上春风。让他留在这里就好,让我爱的这里独占一树春风,享受天地韶华。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