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梦想

时间:2025-03-08 14:38:25
创新与梦想

创新与梦想

创新与梦想1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伴随着我们成长。长大后,这个梦想也许会实现。而至于如何实现自己看似远在天边的梦想,则需要奋斗。
小时候,总会有一些人问你:“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回答这个问题十分简单,但要实践这个问题可谓难上加难。想要实现梦想,必须不断地创新和历练。
实现梦想,需要奇思妙想和创新。什么是创新?就是开拓一片其他人未知的领域,别人从没有发现过的东西。对于生活中不明白的事物,一定要问“为什么”,并去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你会获得更多的知识。
不光要善于发问,还要向前看,不受之前的失误所影响。例如你冲了一杯咖啡,可一不小心将咖啡洒出来了,就一直闷闷不乐,心里老是惦记着那一杯咖啡。这时,你可以换一种思路想想: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再冲一杯就行了。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烦恼,应该把它远远地抛在脑后,不让它成为梦想路上的绊脚石。不能让它使我们感到自卑,失去勇气。
同时,积累也是相当重要的。在平时的阅读中,养成摘抄好句佳段的好习惯,会对你的写作,甚至其他方面也会有很多好处。积累多了,脑子里装的知识就多了起来。
梦想,是希望的明灯。从现在开始,为了实现你的梦想而努力吧! 创新与梦想2

提到创新,我想大家并不陌生,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前人的创新带给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巨大改变。

大家一定都吃过蛋卷冰淇淋吧?可是,你知道蛋卷冰淇淋的由来吗?

蛋卷冰淇淋的原名叫“世博会羊角”,其来源于中东薄饼和美国冰淇淋在世博会上的“邂逅”。在当时熙熙攘攘的圣路易斯世博园区内,至少有50多个冰淇淋摊点和10多个薄饼摊点。在欧内斯特旁边站着的是冰淇淋小贩阿诺德。由于圣路易斯世博会参观人数众多,到了中午,阿诺德用来装冰淇淋的杯碟就用光了。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欧内斯特随手将自家薄饼卷成了锥形筒递给阿诺德。不料这种“冰淇淋筒”大受欢迎,其他冰淇淋摊贩也纷纷效仿,欧内斯特的薄饼生意更是大为火爆。

圣路易斯世博会结束后,欧内斯特与合伙人开创了公司,将这种冰淇淋新吃法——“世博会羊角”推向全美市场,后来经过人们的不断改良,“世博会羊角”最终变成了今天的蛋卷冰淇淋。如果没有当时欧内斯特的灵机一动和创新精神,恐怕今天我们还无法品尝到这种方便美味的解暑圣品吧?

创新,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词。尤其是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这个词时时撞击我们的耳膜。但是,创新,其丰富的内涵,却是许多人尽其一生孜孜以求,也未必可以充分了解的。

亲爱的同僚们,你真的认识创新吗?

首先,创新意味着改变。所谓推陈出新、气象万新、焕然一新,无不是诉说着一个“变”字。怎么变,如何变,最关键的就是要培养我们的创造思维。简单的说,创新思维就是我们克服思维定势,创造具有新颖、独特事物的认识活动。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天生的创造力,而这种创造能力,又是十分巨大的。人脑作为人的智慧之府,是人的创造创新之源。你知道人脑的功能究竟有多么强大吗?据科学统计:一个正常人的大脑可储存1000万亿信息单位,相当于一般电子计算机储量的100万倍,如果全部用来储备知识,人脑的记忆容量相当于5亿本书籍的知识总量。我们有着如此强大的大脑,之所以不能很好的创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思维定式,因为我们头脑中已经存在一些条条框框。打个比方,我们的思维跟水一样,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思维没有一定的方式。然而,一旦我们把水放进杯子里面,那么它的形状便不能再变化了。同样,一旦我们给自己的头脑思维定了一些条条框框,那么我们的思维便无法创新,无法做到千变万化。

爱因斯坦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陌生,今天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他曾给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生所做的一次寓意深刻的演讲。

一天,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们听说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要来本校演讲,大家都兴奋异常,准备了最好的笔记本,早早来到演讲礼堂,期待聆听并记下伟人的每一句教诲。9点整,爱因斯坦在校长的陪同下走上演讲台,出乎大家想象的是,爱因斯坦两手空空,根本没带演讲稿。 爱因斯坦演讲的第一句话是:“有两位工人同时到烟囱里进行检修,他们出来时,一位是干净的,一位是肮脏的,请问他们谁会去洗

澡?”有个学生立即回答:“当然是肮脏的工人会去洗澡。”爱因斯坦反问道:“是吗?可是干净的工人看到肮脏的工人,他会认为自己身上一定也很脏;而肮脏的工人看到干净的工人,则会不会想到自己也是干净的呢?我再问问你们,哪个工人会去洗澡?"这时,有学生抢着回答:“干净的工人会去洗澡。”在场的几乎所有同学一致点头认同了这个答案。爱因斯坦笑着说:“同学们,你们又错了。理由很简单,两个工人同时到烟囱里进行检修,又同时从烟囱里出来,怎么可能一个是肮脏的而另一个却是干净的呢?”爱因斯坦接着说:“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尤其是你们这些研究生,受着相同的教育,学习又都非常努力,你们之间的知识差异更是微乎其微。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之所以最终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会调动自己的创新思维做出正确判断。而想要做个与众不同的人,就必须跳出习惯思维的圈子,抛开所有人为的布局,敢于怀疑一切。”爱因斯坦的话是否对你有些许的启示呢?

第二,创新需要怀疑与批判。大家一定都看过马戏表演吧?在马戏团里,为什么一根细细的木桩、一截细细的绳索就可以拴得住一头千斤有余的大象呢? 原来当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驯象人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子或钢铁柱子上,小象不论怎么挣扎,到头来都是徒劳无益的。渐渐地,小象习惯了不再挣扎,即使长大后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它也不再挣扎。小象是被链子绑住了,大象是被习惯绑住了。我们也愿意像大象那样,被习惯绑住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的就是我们要时刻用怀疑与批判的

眼光来审视我们的环境,审视我们的现状。怀疑是创新的萌芽,批判是创新的成长。在怀疑中发现错误,在批判中改正错误,在创新才能完成。

第三,创新意味着风险与坚持,从来都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而创新的付出却可能收获一份失败的回报。对于创新者而言,成功是一种考验,失败更是一种考验。沉醉于成功的辉煌,往往可能停歇前进的步伐;走不出失败的阴影,容易导致错过成功的机遇。当年,发明家爱迪生为了找到不易烧断的灯丝,进行了很多次实验都没能成功。当许多人为他的失败而叹息时,爱迪生却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又找到了一种不符合要求的东西罢了。经过不懈的努力,爱迪生终于发明了电灯,用科技为人类带来了光明。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永不言败,是实现创新的一个重要条件。创新确实不容易,所以总是在创新前面加上“积极”、“勇于”、“大胆”之类的形容词。我们知道,中国从刀耕火种的远古,到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每前进一步都有着改革者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改革者在没成功之前总是不被社会认可、鼓励,甚至是被排斥。他们的成功,无不经历了一 ……此处隐藏3960个字……信,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绣花针,只要努力,我们付出必有厚报!

创新与梦想9

创新源于梦想

创新源自于梦想,因为有了梦想便会朝着梦想前进,因此便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与创新。创新代表着超越,超越从前,超越自我。创新与梦想这两个明明毫不相关的词,组在一起却又那么引人深思。

谈起梦想,这个人们从小便挂在嘴边的词,可谓是一点也不陌生。人们都有梦想,但是很少有人实现了梦想。有人因为某些不得已的原因而放弃了梦想,有些人因为一时的困难和自己的不坚持最终半途而废。因此那些实现了梦想的人无一不是花费了大把时间与努力。而他们必定也花费了常人所想不到的努力。

就比如说现在集万千目光为一身的马云。他是阿里巴巴集团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曾任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一手缔造了电商帝国,是《福布斯》杂志创办50多年来成为封面人物的首位大陆企业家,曾获选为未来全球领袖。殊不知在这样的光环与荣耀背后曾经历过多少的创新才能有今日的光辉。

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中考高考都考了两次。1982年,当18岁的马云参加高考的时候,他经历了第一次高考落榜;1983年,马云再次参加高考,再次落榜;就算是经过这样的打击他也没有放弃,而是再一次整装待发。直到1984年,第三次高考,他才勉强被杭州师范学院以专科生录取。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后来又跟着朋友成立了翻译社,结果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是20xx元。而他为了他的梦想毅然决然的辞去了他的工作投身于自己的追梦之路。在他困难的时候也卖过小礼品、鲜花、衣服和手电筒,有时甚至不能吃饱饭。这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也是常人无法做到的,也许你会说这是白手起家的必经之路,然而扪心自问我们大多数人当中又有谁能做到如此。当他在创建阿里巴巴的时候,有多少人对他报以白眼,又有多少人对他的想法持以不屑的态度。而他仍旧没有放弃,而是越战越勇。终于,在他的辛苦和努力之下,经他创造的阿里巴巴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商务平台和互联网公司。而他也因为阿里巴巴的成功成为中国首富并获得了无数的荣誉,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赏。

而这些荣誉和赞赏不仅来源于他对梦想的执着,也来源于他的创新精神。他的创新源于他的梦想,而他的创新也成就了他的梦想。在追梦道路中,我们往往需要信念、坚持与创新。正是因为这些我们才有可能实现梦想,成为万众瞩目。

说起创新,现在仍有许多人是我们的榜样。他们或多或少都是凭着对梦想的执着以及自己的努力才有了自己的创新,而这些创新也大多对时代的进步有了极高的贡献。

牛顿因苹果的坠落而发现了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袁隆平凭着自己的梦想,以及自己的坚持不懈,勇于创新而发明了造福人类的杂交水稻。鲁班因被锯齿草锯伤而发明了锯子。这些一个又一个的创新为人们带来了无数便捷,也让他们的梦想终于有了实现。也许你的梦想不是想成为与牛顿、袁隆平、鲁班一样伟大发明家、科学家,因而认为自己不需要创新。但是无论你的梦想是伟大或平凡,创新仍旧是你完成梦想的最佳捷径。

创新与梦想这两个完全不相同的词,组在一起却能使人从默默无闻乃至流芳百世。那么我们又要怎样创新?其实创新并不仅仅只代表发明,创新更重要的含义还是超越,超越从前,超越自我,这样才能离梦想更进一步。就让我们积极创新,让梦想之花绽放出耀眼光芒!

创新与梦想10

鲁迅说:“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全都踏倒他。”在物质丰裕的时代,我们不仅要活着,还要生活,并且要有品质地生活。因此一切焦点,都在“发展”二字;一切梦想,都于发展处延伸开来。

倘若人生是一场摆渡,庸人者,浑浑噩噩,就像被时光贩卖的过客;异人者,任性恣肆,如同漂泊于海上的神秘岛屿;而吾侪,俗人而已,必要以梦想为盘,创新作桨,方可如佛语般“波罗密多”(到达彼岸)。

梦想,即发展方向。梦想不会发光,然而它澄澈而明晰。它如同月亮,浸透了阳光,又播洒了光芒。而阳光,正是我们对梦想执着追求的信念,是我们燃烧着的青春与创新力。

梦想引领航向。我们若要掌握好梦想的罗盘,必须注意两件事。其一,梦想不可太虚。有梦想固然是好,然而这梦想应该如维特斯根坦所说“贴着地面行走,不在云端跳舞”,把梦想拉下幻想的神坛,也许天空便顿时清朗起来。其二,梦想不可太多。马云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太多的热望反而成了心里的迷执,晨风一吹,就只剩下虚无。《道德经》有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心要执着于一点跳动,船只能有一个航向,不如像汪国真一样“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如果梦想代表远方,那么创新就是脚下。但很多时候,脚下的这条路并不平坦,且受到了很多质疑。“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生前的疑问,也是钱老的临终遗言。钱学森之问,直指中国的教育现状与创新机制。有很多人也在问“为什么中国人的创新力低下?”

在我看来,首先,中国人创新能力低下只是一种错觉。其实在普通的中国老百姓之中并不乏创新的火花。错觉之所以产生很大部分是因为这种创新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和执行(当然,还有更加深刻的原因)。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已经走在了路上。无论是科教兴国的号角还是创新创新再创新的呼喊,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创新之风正在渗入九州大地。第三,“太平之世无所尊,所尊贵者工之创新器而已”这是康南海说过的一句话。然而,在如今的太平世,创新的涵义已经远远超出了科技发明的范畴。我们在管理模式,企业创新等领域取得的成果同样是创新力的体现。因此,中国人并不缺乏创新的能力,也不要说什么教育制度扼杀创造力的空话。倘若“中国梦”是一艘巨轮,我们每个人应以创新作桨,驱动它不断前进。

梦想引航,创新筑梦。人总是处在无限的循环与继承之中,唯有创新,我们才不会停滞于原点徘徊寻找;唯有创新,我们才能真正逐梦未来。所以,一方面,我们自身要将这支桨运用得熟练自如,也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做到“知行合一”。居里夫人,袁隆平的故事早已被我们嚼的烂熟,但我们也只是将残渣啐出,却并不吸收养分。我们不乏能力,只是缺少一种精神。其实,任何一簇创新的火花都有可能点亮一个春天,只要你足够勇敢,足够自信。另一方面,舟行泽上,必要有一汪沧海承载我们长风破浪,也就是政府或社会的创新机制建设与平台搭建。上世纪80年代浙江人创造的“德清模式”,至今仍然闪耀着光芒。它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有效助推了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不愧为创新机制建设的先驱。上海市将“创新、锐气、多元、时尚”作为上海青年文化的发展目标,并且推出创意论坛,创意周等活动,提升青少年的文化创造力。建设和完善创新体制,为创新力的发掘与施展提供平台,这是政府的责任与目标。也许在创新的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北岛的《太阳城札记》中写青春是“红波浪,浸透孤独的桨”。我们便是踏着这青春的波涛,以梦想为盘,创新作桨,孤独而无畏地航行。有一天,我们终将携着创新与梦想的双翼,走向凛冽的天宇,走向发展的恒途。

《创新与梦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