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唐诗宋词作文(通用8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唐诗宋词作文(通用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唐诗宋词作文 篇1当了几十年语文教师,越来越感到有必要让我们的中小学生尽可能多读一点古典诗词。但我又怕自己的这种想法纯粹出于个人对诗词的偏爱,因此,即使对自己所教的学生,也不敢过于热心地从这方面鼓励他们。但最近看报,一条消息支持了我。据报道,春节期间在北京音乐厅举行的“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引起了巨大轰动,连演10场,场场爆棚,连加座票都成了紧俏的“抢手货”;目前,一项名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海内外传媒和全国文化教育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并且正在全国青少年中逐步推开。这确实使我受到鼓舞。
人们对古典诗词的这种热情是可以理解的。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日益变得功利和浮躁的人们,需要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而古典诗词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早在世界上许多民族尚处于蒙昧时期的2000多年前,我国就已经编纂了《诗经》这样完备的诗歌总集,拥有了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2000多年来,我们积累了足可引以为自豪的诗歌遗产,而唐诗宋词——尤其是那些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传诵至今的名篇佳什,更是诗歌遗产中的“极品”,说它们“字字珠玑”,绝对不是夸张。作为现代人的中国青少年,如果不会欣赏唐诗宋词的美,实在是一件无法弥补的憾事。
当然,现在的青少年升学压力重,课外作业多,没有充裕的时间和悠闲的心情去阅读与考试无关的书籍。但我想,诗词篇幅短小,课余读一些,所花时间不多;再则,在紧张学习的间隙,伸一伸懒腰,慢声吟诵一两首优美的小诗,正好可以松弛一下紧绷的神经,调剂一下疲惫的身心,也是十分惬意的。我看,关键还在于培养读诗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时间总是挤得出来的。
要培养对诗的兴趣,首先是用心灵去接近它、解读它。那些千古传诵的诗词佳作,它们所蕴含的古代诗人的情感体验,往往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纵然有时代隔阂,也不致成为我们欣赏的障碍。再说,那些真正的好诗,大多明白如话,虽然是一千多年前的语言,对今天的读者却依然充满了魅力。比如下面这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全诗没有一个冷僻的字,不用任何典故,朴素得比如今的很多新诗和流行歌曲的歌词更晓畅易懂。它真挚的感情全从肺腑中流出,即使从未有过远离亲人、作客他乡的生活经历的人,也不能不为之动情,不能不为之从内心升起对母爱的深深眷恋;更不用说有过这种生活经历的人了。记得我在十五六岁的时候,离开乡下到上海求学,虽然路不算远,但少小离家,总有一种游子思乡的心情。不幸又在初中毕业之前忽遭丧母之痛,悲痛中反复地读这首诗,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不太会写诗的我居然也写出这样的诗句:“密缝针线今犹在,不忍开箱检旧衣。”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至今仍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当时这首《游子吟》给予我的巨大的冲击力。
诗词都是有韵律、有节奏的,在古代,诗词都能合着乐唱。当时的唱法现在虽然已经失传,但读诗词如果不懂它的韵律和节奏,就很难品出它特有的韵味。三味书屋里的寿老先生读书时那种悠长摇曳的声调和如醉如痴的神态,人们也许觉得很可笑,其实,读诗词时需要的正是这种对诗词韵味的体验和充分的感情投入。人们把读诗叫做“吟诗”,吟,就是一种拉长了声调有节奏的诵读。我无意于提倡吟,但我想,如果我们真的想把读诗变成一种精神享受,那就至少应该学会用普通话朗诵。我听过孙道临朗诵诗词,虽然不是吟,但同样读出了诗词的韵味。学习这种朗诵,除了体会诗意外,关键在于处理好诗句的节奏,具体说,就是要注意诗句中的停顿和某些字音的拖长。一般说,一句中逢双的字如果是平声(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阴平声和阳平声),读的时候都要把这个字的音调拖长些(押韵的字如果是平声,也要拖长),从而形成一种长短相同、抑扬顿挫的节律。
读古典诗词给予人的影响,不是外显的,而是一种潜移默化。读诗词的人自己也许并不感到这种影响的存在,但当他诗读得多了,积淀丰厚了,人们就会从他不俗的谈吐和文雅的举止中感觉到一种特有的气质,一种超凡脱俗的“书卷气”。苏轼有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确实如此,一个饱读诗书、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人,即使身穿土布衣服,也无法掩藏其内在气质之美。
当然,唐诗宋词的作者毕竟都是封建时代的文人,他们的作品中不可能不流露出封建时代文人常有的人生无常、及时行乐、叹老嗟卑、孤芳自赏等消极思想。这也没有什么可怕,相反,正好可以借此锻炼我们的分析、辨别能力。
读唐诗宋词作文 篇2中国的历史悠远长久,在中国的古代,有着许多的诗人与词人,比如:李白、王维、杜甫、王安石、李清照······
每一位诗人与词人,所作的诗与词都有着不同的风格。有的豪迈,有的抒情,有的委婉。诗与词,任何一首所蕴含的情或意,都是不相同的。
我记得学的第一首诗应该是那首《咏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骆宾王以水为衬托描写了鹅的“毛”与“掌”,体现了鹅的形态。孟浩然的《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写春的夜雨、花落。花落无声,而风雨的呼唤又与落花的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又何尝不是一种禅意。
“醉里挑灯看剑”,“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不仅给人一种身在茫茫草原、蓝天旷野的豪情,更有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动在心间。谁能说辛弃疾非为侠骨,却也在无意之中涌出柔情。“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也可以闲云野鹤看世间百态,品味现世安稳。“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或是诗百姓疾苦,喜、怒、哀、乐,无论哪种,都是这位词人。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与尔同消万古愁”,从记事之初,李白的诗永远让人感到没有忧愁,他的失意也被万丈豪情抹去,给人一种站在巅峰向下俯瞰,芸芸众生的感觉。李白的诗,就是这种。他的一生或许充满不得志,可他却能把诗挥洒的淋漓尽致。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无论是哪一种诗与词,都蕴含着情感与故事,都是文学上的明珠,中国的精粹。
读唐诗宋词作文 篇3我的老师曾说:“不同的年龄领会诗词的意境是不同的。”的确,唐诗宋词陪我走到今天时,我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唐诗宋词在我的感悟中越来越散发出无可比拟的魅力。
小学一年级时,唐诗宋词走进了我的生活。语文课上,我学会了《咏鹅》,无论走到哪里,见到熟人张口就背,一番表演后,总能得到大人的夸奖。诗词与我一样的幼稚 ……此处隐藏1714个字……调美和音乐美而陶醉;读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感受到了春光的流逝,容颜的易老;读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我陶醉于全篇明白如话、比喻形象的语言中;读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我沉吟在清淡而又深婉的词意里,感受着那层淡淡的哀愁。
闲暇时,读读唐诗宋词,从中感受经典的魅力,体味诗意词境,那感觉真是美妙。
读唐诗宋词作文 篇6一首短小唐诗让人流连忘返;一段宋词让人沉醉不已;一首流传百年的元曲让人心旷神怡。
每一首诗都让我与作者一起享受他的故事,像在与作者交谈,每一首诗、词、元曲情感不同,但都让我陶醉其中……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让我仿佛身临其境的看到了六月那美不胜收的粉嫩的荷花,让我赏心悦目。荷花已红就够让人陶醉了,但满池的荷花在西湖上盛开时,就更让人喜欢了。要不怎么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呢?看到了西施似的西湖能不让人喜欢吗?
每当我读完岳飞的《满江红》时,我的心里就激起一团怒火。“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作者愤怒至极,连头发都根根立起。因为国君被掳的奇耻大辱,至今尚未洗雪,因为秦桧是个叛徒,所以作者岳飞大怒。
如果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让人心里美滋滋的,《满江红》又让人愤愤不平,那么《春望》则让我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哀伤。“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长安被叛军侵略,只有山河还依然存在。最悲的是,长安城中尽管春天已到来,可却只有野草树木。春天不是春天,这个国家何时才会有美好的春天呀!
当你看到我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时,便是我正在读一首让人开心的诗——《小儿垂钓》。一个头发蓬乱的孩子,不在读书,也不在练字,而是在一处背阴少人的地方专心致志学钓鱼呢!你瞧!当行人路过时,他还招招手,生怕惊动鱼儿。如今,我们还在上学,如果还可以悠闲自在地钓鱼该多好啊!
唐诗、宋词既有喜怒哀乐四种感情,还表达了诗人的心情,每一首诗也在讲述一个故事。我想,这就是我喜欢唐诗、宋词的原因吧!
读唐诗宋词作文 篇7沿着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的沟渠,有人选择淡然面对生命的种种变数,有人选择哀叹无力抗争的现实,有人选择坚守着自己的甜蜜和苦涩。
李白:你是仙人啊
蜀山之下,你捋须而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那一刻,我看到了你眼中掠过的悲伤,黯然失神……
“行路难”你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看红尘,走着辞别旧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唯见长江天际流”。你活得真是自在,不受世俗约束。然而,天妒英才,翰林遭贬,你悲愤的呼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流放夜郎,你纵情山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你走过的路令我敬佩,我欣赏你坦然面对生活的从容,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你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兴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吟出了好大的气魄!
贺知章看了你的诗后,大叹道: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了人世上了啊!
李煜:我理解你的无奈
本是逍遥人,却来朱门殿;生来帝王家,死成亡国魂。
在异国淫雨霏霏的早晨,一座气氛肃杀的皇宫里,你泪眼朦胧,面色苍白凭栏而立,我看到了你眼中闪烁的泪光。一股酸楚不禁涌上心头,我为你悲哀。你只是想做一个平凡的人,希望能够在闲暇之时饮酒作诗,自得其乐而已,最不想做皇帝、最无权利之心的你却无奈的带上了皇冠。作为国君,你是无能的,但作为词人你又是何等的才华横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道出了你不尽的愁绪,在生命的长河中,你执着地追求最初的浪花,任凭波涛汹涌,你一直未放弃你所衷心的文学创作。浪打江岸,水花飞溅,隐约中我看到了一个身影,是那样的落寞和无奈,却又是那样的美好……
李清照:你是一抹浮动的暗香
月上柳梢,清风拍打着半掩的窗扉,你凝望着明月,眼中流露着悲哀,今夜无眠。
金兵入侵,丈夫病逝,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你,一个纤弱的女子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而你依然坚强的面对生活,你就那样凄凄苦苦的孤零一个人,没有了风花雪月的日子,你便错过了轰轰烈烈的青春。于是诗词成了你唯一的精神寄托,里面有你抹不去的回忆的甜蜜和苦涩。
你的一生凄苦却又令人敬佩,你对于生活的态度令人肃然起敬。只有你,才能让那破裂的声音变成感悟之花的光芒。乱世中,你用诗词化身为美神,你那幽幽的情愫,已经撒进了千万人的心中,在中国的文坛上至今仍浮动着一阵阵暗香。
海风习习,看着你们渐行渐远的身影,我读懂了生命意义在于苦难过后仍能矢志不渝的坚定追求;波光点点,我读懂了生命的意义在于挫折之后仍能坚毅不屈的勇敢面对!
读唐诗宋词作文 篇8不知怎么了一向不喜欢文学的我,被同学们刮起的文学风感染了。从此,我逐渐的迷上了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有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它代表着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唐诗宋词是中国“皇帝世袭制的光辉侧面体现,唐诗宋词是我们的骄傲,是中国文化的“特产”是世界历史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比起唐诗,我更喜欢的是宋词。宋代的诗词分为两派,一个是豪放派,一个是婉约派。豪放派的作品大多是气势豪放,雄伟壮观,意境雄浑,充满诗人的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婉约的词汇更是情感交替,词语清晰含蓄,让人眼帘湿润不可忘怀。婉转的情绪在词调中深深表达了当时时期的无力抗争的一种有力武器!
如范成大写的宋词《西江月》十月谁云春小
十月谁云春小,一年两见风娇。云英此夕度蓝桥,人意花枝都好。
百媚朝天淡粉,六锐步月生销。人间双叶满庭皋,别有东风不老!
多么美妙的词句,我好喜欢!我好爱读!
唐代现实主义爱国诗人杜甫世称诗圣,世界文化诗人,杜甫生活在由胜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被誉为“史诗”在政治黑暗人们饱受疾苦的当时,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意精湛的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独自去投靠肃宗中途被安史叛军俘获,他面对凌乱的长安面对国难当头的残酷事变不顾全家个人利益的得失,在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扔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家事国事事事忧心苦闷彷徨,在这种窖迫的形势下,奋笔疾书写下了:《蜀相》一首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宫城外柏森森。
映街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落满襟!
此诗写下了杜甫当时的心情,写下了在长安所见到的荒凉悲景,悲愤爱国之情贯穿全诗。
向古代诗人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做为一名中国的中学生应该有的就是爱国精神,国家兴衰匹夫有责!
我们要力争上游,为国家的强大贡献力量!学好科学,为国家!